健康

不吃甜食為什麼也得了糖尿病?

Eric Lee
Eric Lee

糖尿病,作為現代社會常見的代謝性疾病,正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。有些人,平常不喝奶茶、不吃甜食,生活習慣也算健康,但仍中招。這讓人疑惑,為什麼那些看似健康的生活方式依然無法規避疾病?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兩個常被忽略的糖尿病風險因子。

隱形糖分的威脅:高碳水飲食

高碳水飲食

很多人以為只有甜的東西糖分高,卻忽略了很多不甜的糖。不少研究已經發現,高碳水飲食明顯增加糖尿病風險。所以不只是奶茶、蛋糕、糖果這種甜的東西才含糖,其實我們每天吃的米飯、麵條、饅頭這些精米精麵,雖然似乎不甜,但裡面都藏著不少的糖。

為什麼饅頭多咀嚼一會兒就會回甜,就是因為唾液裡的澱粉酶把饅頭裡面的澱粉分解成葡萄糖變甜了。這個過程在腸道裡也是一樣的,澱粉分解成葡萄糖快速進入血液,就會導致血糖上升,這時候身體就會快速分泌大量的胰島素來降血糖。

時間久了,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變得遲鈍,形成胰島素抗性。胰島素降血糖的作用下降且持續高負荷的工作,胰島細胞受不了被血糖衝擊,因為過度運作變得“疲憊不堪”,最終增加糖尿病的風險。

因此,不是說不吃甜食就可以避免糖尿病的發生。高碳水化合物的主食,如米飯、饅頭、麵條,同樣需要控制。我們應多吃蔬菜和適量的蛋白質,例如肉類,減少精米精麵的攝入,以降低血糖負擔,延緩胰島素阻抗的形成。

內臟脂肪的隱憂:不只是胖那麼簡單

內臟脂肪堆積

除了飲食,體型也是糖尿病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尤其是當體內內臟脂肪堆積時,風險更為明顯。很多人認為,不吃甜食就沒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,但事實是,如果你有一個“啤酒肚”,即使不吃甜食,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大幅增加。

糖尿病跟人的體型關係也很大。如果男性腰圍大於80,女性腰圍大於75厘米,往往其實內臟脂肪過多。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不同,它們緊貼在重要器官周圍,過量的內臟脂肪會直接影響胰島素的敏感度。而腹部脂肪過多會讓身體的胰島素變得不靈敏,引起高胰島素血症,胰島素抗性,糖尿病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,所以有的人雖然不吃甜食,但肚子很大,一樣有可能得糖尿病。

基因的影響:三分天注定

當然,除了飲食和體型,基因也是影響糖尿病風險的重要因素。如果你的父母或兄弟姊妹患有糖尿病,那麼你即使生活習慣很好,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更高。這就是所謂的家族遺傳,即使你生活習慣再好,基因的力量也無法忽略。

所謂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。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一個好基因我們就要破罐子破摔,孟子曰,自暴者,不可與有言也,自棄者,不可與有為。也就是說,自暴自棄只會被人更加看不起,讓事情變得更糟糕,不就是基因不好,勇敢樂觀的去面對,一樣會擁有精彩人生。

下一篇文章

阿茲海默症,記憶保衛戰

Newsletter

訂閱我們的免費健康資訊!

獲取簡單易懂又科學專業的健康秘訣,讓生活更開心,更健康

我們非常重視您的隱私,並承諾不會向您發送任何垃圾郵件